“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www.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历史军事 > [红楼]林家良妾躺平了 > 29. 山中无领导 【营养液3000加更】……

29. 山中无领导 【营养液3000加更】……(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她是男主死对头[快穿] 食物链顶端的监护者们 招财锦鲤:猎户娇妻超旺夫 论如何在伟大航路做一个好社长 把虐恋掰成修罗场苏文后 九零年代我有巨额房贷 农家傻妻超旺夫 重生后我扛起了团宠大旗 异世界商店街经营指南二 跟男主离婚后我揣了崽

现在, 姜宁面前又有两个选择。

一、答应贾敏,她和二姐儿都可以不去云南,只是要额外承担照顾林黛玉的责任。

二、不管怎样都不答应, 让贾敏和林如海两口子再另想办法。

姜宁不可能选二。

她是林家的妾, 为林如海贾敏分忧是她的分内职责。在贾敏宁愿“牺牲”自己陪林如海去云南, 已经做出很多让步的情况下, 她这都不答应,一点额外的责任都不想承担, 可能会惹恼贾敏,也可能会让林如海开始怀疑她对他究竟有没有真心……

换句话说, 二领导陪大领导远赴边疆, 你连一点点后勤保障都不愿意做?你忠心何在啊?

是不是不想干了?

就算林如海“爱”她的程度比她以为的还深,这都一点不起疑心, 贾敏也是亘古以来少有的大贤惠人, 这也不生气,愿意另想办法, 也没有对她来说更好的选择了。

贾敏要去云南, 若没有可靠的人能照顾林黛玉, 就只能把林黛玉也带上。

林黛玉满打满算才半岁, 两三个月后贾敏胎坐稳了,也才八·九个月大。

让这么小的, 又一向体弱的孩子一路舟车跟去云南?

但凡林黛玉或贾敏的胎在路上出半点意外,锅都是她这个“不愿意为太太照顾女儿,导致太太操心劳碌”的妾来背。

说句不好听的, 林黛玉是在路上出意外的概率大,还是老老实实养在老宅出意外的概率大?

她亲自照顾林黛玉,风险可控。

让林黛玉跟贾敏去云南, 那她才真的会晚上睡不着觉。

姜宁原本预想最好的情况,就是她和贾敏都听林如海的,谁都不去,一起带女儿回老宅。

但就算这样,贾敏、贾敏肚子里的孩子、林黛玉,这三者有一个出了意外,也少不了她一个“服侍不力”的罪过。

就算一切顺利,她提心吊胆地过了这几个月,等贾敏平安生产,要照顾两个孩子,继续让她管家,她还能不管吗?

贾敏生完了要去云南,把两个孩子都留给她养,她能不养吗?

选择一,风险集中且可控,而且她只用管自己和两个孩子的事,工作量瞬少二分之一以上!

选择二,风险分散且极为不可控,工作量只会越来越多,工作也只会越来越危险……

姜宁是傻子才不选一!

想明白后,她痛痛快快行礼:“太太这般信我,拿我当个人看,托我照顾大姐儿,我自不应辞。太太要随老爷赴任,伉俪情深,也叫人羡慕。只是太太的身子当真……”

她劝过贾敏了哦,不是她迫使贾敏不得不怀着孕去云南的哦?是贾敏自己选的哦。

贾敏笑道:“大夫说了,再将养一两个月,慢慢上路不妨事的。”

姜宁细问:“不知问过了几位大夫?”

贾敏知道她这是怕落不是,心里好笑,到底都说明白了:“开封城里数得上的大夫都问过了,十位有六七位都说,只要胎坐稳了,路上慢慢地走,也精心保养着就不大妨碍。老爷还特请了两位大夫路上与我同行,随时诊治,还有那么多人伺候我呢。只要妹妹能照顾好黛玉,我就能放心上路了。”

说完,她留意姜宁的神情,果然没见到一丝嫉妒,连羡慕都没有,只是松了口气。

姜宁立了个军令状:“请太太恕我冒犯:只要太太信我,我必然视大姐儿为己出。”

这也算她留了余地。毕竟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也不能保证林黛玉绝对不会出意外啊。

“大姐儿如有意外妾身提头来见”什么的……她说都不想说。

她死了二姐儿怎么办呀!

贾敏却似放心了:“老爷八日后先走,妹妹且把别的事都停一停,先送老爷赴任。等我也去了,妹妹再带孩子们搬回老宅罢。”

姜宁应下,却没立刻去办事,而是趁林如海还在,与贾敏对如何照管林黛玉进行了一番磋商。

林黛玉和二姐儿一样都是四个乳母,必得留下随身伺候。除这四个乳母外,贾敏还要给女儿留几个人?丫头还是婆子?什么时候她见见,大家熟悉熟悉?

贾敏说会给女儿再留两个大丫头和两个婆子,加乳母是八个人。

姜宁算了算,加上这八个人,老宅的明光院也还住的开。

等孩子们长大到要挑丫头,分房自己住的时候,她和贾敏也该会合了。

姜宁又问了林黛玉每天睡多久,玩多久,吃多少,拉多少,要不要人哄睡这些问题,然后知道了林黛玉要人抱着哄才能睡!

她心里比了个“耶”。

这样就不用担心她带二姐儿睡却让林黛玉单独睡会被人说偏心了。

二姐儿若也要人抱着哄睡,她还是宁愿自己睡。

接下来还有一些细节,比方每个乳母的脾气性格怎么样,是林家的家生子还是贾敏的陪房。

姜宁特别强调,既然要她照管林黛玉,那么所有这些人都要按她的规矩来行事,不然她不敢管。

可能贾敏更信自己的陪房,但姜宁对贾家出身的下人的品性是不抱任何乐观态度的。

姜宁的某些问题认真说起来能算冒犯,可她越问得详细,贾敏越觉得放心。

既然要跟了如海去,自然是越早越好。等她生下了这胎再养好身子,又得小一年的功夫,倒不如不去,还要把两个孩子都留下给姜妹妹照管,那时她必然也舍不得走了……

如海八日后出发,她两个月后走,再见到黛玉,只怕至少要一年后了。

至少让一个孩子能常见到父亲罢。

贾敏这么安慰着自己。

姜宁告辞前,得知林如海给二姐儿起了乳名“绯玉”。

她挺喜欢的!这名字听着就亮堂!

*

整个八月上旬,姜宁都在忙林如海出门赴任的事。

林如海带大管家林平先走,把二管家林安留下,贾敏提上来一个陪房做“三总管”和她上路,这样安排人人都算满意。

家里两三百人也分作三份,约八十人和林如海走,约一百人和贾敏走,余下六十四人到时和姜宁回老宅。

出发前三天,林如海叫姜宁到书房,给了她五千两银子做这一年的开销,又把她四个庄子和两处宅子上的人事管理权都放给了她,让林安两口子帮着她收服下人。

不算佃农,四个庄子上有三十四人,两处宅子里有十一个人,共四十五人,全由姜宁随意使唤调动任免。

就算这四十五人各有差事,并不能随时到她面前听吩咐,可这种自己能当家做主的感觉也太美妙了吧!

虽然领导们还都没走,姜宁已经开始体会到“领导不在家,老娘当大王”的好处了。

她甚至不想让林如海和贾敏回来了……

林如海还教她:“以往你庄子上的出息我都是让他们折了银子送来,今年要秋收了,来不及改,他们还是送钱来,你自己收着。至于明年如何,我都放给你了,你就自己拿主意罢。云南路远,咱家庄子运送东西过去太耗人力物力,我仍令他们运回老宅,入库登记的事你自己看着办。东西必然会多,你不必卖,屯些米粮也好。”

又笑道:“我带足了盘缠,可若不够了要用,还要写信来和你要,你看家可是责任重大。你在家里钱不够用,也只管开库去支,只要人平安,把家底花完了也没什么。”

姜宁忙笑道:“老爷说这话,也不知是看得起我还是看不起我。”

林家的家底何止百万,她一两年内能花光得是什么等级的败家子?

正因为知道林家多有钱,她以往收钱要钱才一点都不心虚,也不担心贾敏会有意见。

她要的这点毛毛雨而已。

不过,她很在意林如海说的“屯些米粮也好”这话,便问:“老爷,今年的灾情……”

和吃饭相比,别的都是小事!

林如海一叹:“今年还好说,若明年老天爷仍不开恩——”

他想了想,把姜宁带到书房一角:“这是近几个月的邸报,妹妹若有兴趣可以看看。”

他挑出几本有各地水旱灾情情况的给姜宁。

姜宁一看就入了神。

想当年她可是每天看新闻做记录做分析连住院做手术都没停过的人,到这之后想知道点新鲜事,竟然全靠桃嬷嬷打听。

至于朝廷政策,天下大事,更是一概不知。

邸报可真是个好东西!

林如海也看着她出神。

以前他和妹妹竟没说过这些正事。

可惜邸报不好留下,不然……

“等回到老宅,你让林平去府衙打个招呼,每十日去领一次邸报。”

这点方便而已,府衙不会不给。

“若有人欺扰,也只管叫府衙出面。”林如海开始不放心,“给你买的马我让人直接送去老宅。你学骑马没什么,出门在外千万带足了人,别叫人冒犯了你。”

看来林如海不反对她一个妾自己留守在家还出门玩?

姜宁都答应着,又试探:“等大哥给我请了习武师父,我学上三拳两脚,谁敢冒犯我,我揍翻他!”

林如海笑,又皱眉:“别自己动手,伤着了怎么好?家里养那些人是做什么的?”

姜宁笑眯眯答应了。

林如海又令林安立刻派人回老宅,把门前匾额“林宅”换成“林第”。

本朝除官府外,只有亲王、公主、郡王、郡主、国公、侯、伯以上及一品官员的住处才可称“府”,二、三品官员可称“邸”或“第”,四品及以下称“宅”,平民百姓称“家”。

林如海位居三品,居处已可称“邸”,但他素席不爱张扬,只将任地住处改为了“林邸”,老宅还是照旧挂着“林宅”。

今后他不在家,老宅只有姜妹妹一人,还是将身份写在明处,省得有宵小不长眼。

姜宁带着五千两拨款和林如海的许多保证开开心心回去干活了。

无偿加班她拒绝,但有十倍工资和额外福利的加班她不反对!

第二天,贾敏又给了姜宁一大笔加班费,三千两:“家里缺少什么,妹妹别舍不得银子。”

姜宁没和林如海推辞那五千两——推辞了她可以每一笔开销都从官中记账,就是捞不到五千两花不完剩下的外快了——但贾敏这三千两她还是要客气客气:“老爷拨了五千,已经尽够了。”

贾敏笑道:“那是官中花的,这是我给妹妹以备不时之需的。养一个孩子就够难了,妹妹还要替我照顾黛玉,更是辛苦。便是花不着,拿去买些玩意儿自己高兴也很好。”

私房钱怒加三千两!

姜宁回到明光院,喜笑颜开。 com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龙刺(绝对零度) 帝国雪绒花 我,八皇子,不服来干! 假天子:替身十年,满朝求我登基 大乾驸马:开局被浸猪笼 我靠娶妻纳妾富甲一方 南国风云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水煮宋朝之文华风流 开局惊动武帝:这首诗是你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