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格格党”最新网址:http://www.p7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21格格党 > 都市言情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396章 龙虎山张家

第396章 龙虎山张家(1 / 1)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三生三世良人迟 炼道升仙 重生之我竟然要拯救三界 病态宠爱 六零年代白眼狼 病美人存活攻略 好爸爸系统[快穿] 快穿之打脸狂魔 天作不合 反派亲妈的抢戏日常

熊况的

江西的地形,和湖南一样,三面环山,一面临江。

其实在东南新军控制了鄱阳湖之后,攻占江西只是时间问题了。

沿途的大明府县,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偶尔遇到一两个负隅顽抗的,只要集结部队攻城,很快也能拿下。

但是今天熊况在江西饶州府仁县前,停下了大军。

仁县不过是饶州府下的下县,算不上什么险要的地方。

饶州府的府县鄱阳,重镇景德镇都早就已经落入东南新军手里。

饶州府周边的广信府,抚州府,南昌府也基本上被东南新军拿下了。

这个小小的仁县县令早就知道自己无法抵抗,派出使者向熊况请降了。

可之所以熊况的停在仁县前不肯往前,主要原因不是小小的仁县,而是仁县治下的一座山。

龙虎山。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

龙虎山张家,和曲阜孔家一起,受到历代王朝的册封,算是中原传承最古老的家族了。

龙虎山最鼎盛的时期却是在元朝。

元朝统治者对天师道的扶持几乎是代代相传,基本上每位帝皇对天师世系都有封赠。

有元一代,正一道教地位显赫,受到了皇权的认可崇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道教中的领导地位。

大明建立之后,太祖朱元璋也册封龙虎山,朱元璋还赐银重修天师府

历代龙虎山天师都得官正二品,明代皇帝也经常赐予龙虎山道产,比如在京师中很多道观都是龙虎山的产业。

至今张家已经传承了四十九代,本任天师名叫张永绪,字允承,号三阳。

嘉靖二十八年,赐授正一嗣教守玄养素遵范崇道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务。

嘉靖在位的时候,还多次召见张永绪进京,在朝天宫多次举办保国安民大醮,赐以蟒衣玉带等物。

熊况驻足在仁县,自然是因为大都督府的宗教敕令了。

龙虎山是正一道的祖庭,正统性没有问题。

龙虎山掌教掌天下道教事务,龙虎山弟子自然是手续齐全,都是有道籍的。

清退道产这件事也不难办,对于龙虎山这样的家族来说,田庄收入虽然丰厚,但是忍一忍放弃一下也无妨。

靠着道观收入和信徒捐赠,怎么也能熬下去。

比如当年龙虎山支持建文帝,在成祖朱棣靖难之后,立刻捐出自家的道产自保。

最后朱棣虽然暂时革了张家的真人称号,但是很快也就恢复了。

能传承四十九代,早就知道能屈能伸的道理了。

要是不懂这个道理,中原那么多改朝换代中,张家早就没了。

但是大都督府的宗教敕令中,有一条是龙虎山张家怎么都无法接受的。

改子孙观为丛林观。

所谓子孙观,就是观主之位在父子师徒之间传承的道观。

丛林观则不同,这些基本上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观,方丈、监院、知客、殿主、经主、高功等观内的职位,由常住道众选举产生,一般执事也由道众公议推举,在推举出来之后还需要得到僧道司确认。

简单的说,子孙观就是家族产业,丛林观则是公共产业。

可偏偏龙虎山,就是最大的子孙观。

龙虎山天师,从来都是从张家人中产生,张家就是这片土地上少有的千年世家。

带兵进入仁县容易,但是如何处理龙虎山张家的问题难。

这也是熊况到了仁县之后,始终不肯进入仁县的原因。

熊况驻军在仁县之外,就立刻让人前往南京,询问如何处理龙虎山的问题。

如今熊况已经在仁县城外驻扎了十天了,还没等到南京的命令。

此时龙虎山上的气氛也非常紧张,张家人齐聚一堂,商讨如何应对大都督府发来的敕令。

张永绪坐在掌教的椅子上,他的身体一直不好,近些年来都深居简出,连嘉靖几次召见他都称病不出。

看着下面争论不休的族人和弟子们,这位张天师一副病殃殃的样子。

不过谁也不敢小看这位看起来随时会病死的张天师,他在天师府威望很高,精通正一道的典籍,继承天师之位二十年,手腕高超。

这位张天师也很犹豫。

东南的这位苏大都督,他对佛道的态度其实也不新鲜,在天师府上,对宗教态度强硬的统治者不止他一个,只要低头,苏大都督也不会为难他这个当代他天师的。

但是要让张家不能世袭天师之位,又让他不能接受。

张家还有族人在京师,若是谈不拢条件,龙虎山正朔就在北方继续传承好了。

孔家不也在南宋分了南北孔吗?

熊况的军营外驰入两匹骏马,南京派人处理龙虎山问题的人终于来了。

熊况连忙前去迎接,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他脱口而出道:

“站长!您怎么来了!”

原来南京派来的正是熊五。

熊况是南平养济院出身,当年曾经和熊五一起组织报童组织,熊五对他亦师亦父。

之前在南京情报站的时候,熊五就是站长,而熊况在南京易帜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情报部门转入了军队。

后来熊五一直被苏泽派往各地,师徒二人始终没有再见面。

没想到这一次自己向南京求援,苏泽竟然派来了熊五。

熊五身后还跟着以一个二十岁的受戒和尚,熊况连忙将两人迎接进了军营中。

“这小子僧名叫紫柏真可,俗家字达观,你就叫他达观吧。他是大都督府委任的僧道司官员。”

虽然达观只有二十多岁,但是大都督亲自委任的,熊况不敢怠慢,对他行礼:“达观大师。”

达观简单还礼,开口说道:

“小僧只是普通僧人,不敢称大师。大都督已经定下规矩,任职都要有考察见习的期间,小僧才入僧道司,只是熊主司的见习助理。”

熊况还是不敢小看这个年轻的和尚,无数次事实证明,凡是被大都督看中的人,都是不同凡响的,大都督识人的本事东南皆知。

达观虽然年轻,但是眉目俊秀双眼有神,举止一副得道高僧的样子,能被大都督点名,肯定不是普通人物。

让熊况更惊讶的,是自己的师父熊五,竟然被苏大都督委任为僧道司主司?

“这龙虎山到底什么问题,我前阵子带人在处理江西的罗教余党,接到大都督的命令赶过来了。”

熊况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位师父好像是罗教余党的,当年在大都督还没发迹的时候,被大都督收服。

这么说,熊五负责僧道司,好像还是挺合理的了。

熊况将几次和龙虎山接触的经过讲了一遍,又说了龙虎山的情况。

“其他事情都好办,就是这个改龙虎山为丛林观,取消张家世袭掌教身份,在龙虎山上的阻力很大。也因为这个事情没能谈拢,我

熊五冷笑说道:“大都督颁布敕令,各宗各派都坚决执行,就龙虎山张家要负隅顽抗吗?”

“你也是,这张家是会雷法还是会符箓?你怎么不攻上山?”

熊况干笑着说道:“师父你说笑了,张家真的会雷法符箓,也不会窝在这龙虎山上了,只是天师府名望不小,在本地很有影响力,贸然攻打我怕给大都督惹上非议。”

熊五说道:“非议?大都督颁布敕令,龙虎山张家不遵敕令,有什么非议?”

“你别看龙虎山的名头大,越是这种越是骨头软。”

“前阵子我刚刚平了一个罗教分坛,那个家伙在山中聚众千人,号称罗祖转世,我带着一百多人上山不就把他抓了,一开始还用罗教妖法诅咒我,后来被斩首的时候还不是尿了裤子。”

一直在安静倾听的达观说道:“主司大人,还是让贫僧上龙虎山一趟,若是龙虎山能乖乖遵从大都督敕令,也算是对天下道门有一个表率。”

熊况看着达观的光头,忍不住想到,你一个和尚上龙虎山劝说?

达观合十说道:“贫僧也读过一些正一道的典籍。”

熊况想了想,对达观说道:

“那就有劳达观师傅上山了。”

熊五对着达观说道:“你且上去试试,若是不成也保全性命,我这主司的位置可等着让给你了,我可不想继续做僧道司的活儿了!”

亮明身份之后,达观先是宣读了东南大都督府的敕令,然后开始和天师府的众人切磋正一道的经义。

没想到达观这个二十岁的禅宗子弟,竟然对正一道的经义如此了解。

他不仅仅对《道德经》和《老子想尔注》,对正一道的诸多典籍也非常了解。

龙虎山弟子纷纷落下阵来,达观辩经之后,对着当代天师张永绪说道:

“贫僧在南京僧道司的时候,苏大都督曾经和贫僧说过一件事。”

这位张天师抬起浑浊的眼睛看着达观,达观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张天师找个私密的地方说。”

张永绪连忙带着达观来到了一间静室,他一改刚才病重的样子问道:

“不知道达观师傅有什么要事。”

达观也佩服这位张天师装病的演技。

达观淡淡的说道:“辩经这种事情,不过是走走过场,经义辩论的再好,也无法改变别人心里的想法。”

张天师对这个年轻的和尚又高看了一眼。

现在已经不是汉唐时代了,那种高僧大德,道家高人一段辩经,就能让人诚心拜服的年代了。

各门各派的经义发展到今天,早就已经非常完备了。

一个宗派内部,一个观点的不用解释,都能分出好多个流派。

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其实对经义的发展都已经到了瓶颈,根本辩论不出什么新东西来。

达观能辩经胜利,是因为他才思敏捷,又结合了一些诡辩的技巧。

其中的漏洞不小,只不过因为是现场辩经,所以龙虎山弟子才没能反应过来。

达观辩经胜利,却没有因为这个沾沾自喜,张天师感慨东南果然人才辈出。

达观说道:“不过大都督让我给您带一句话。”

“什么?”

“我东南有真经。”

“什么?”

这句话没头没脑的,张天师疑惑的看着达观。

达观淡淡的说道:“我东南有更早的《道德经》,比初代张天师所注的《道德经》更早的版本,埋在地下汉初版本的真经。”

“什么!”

这下子张天师彻底失态了!他不再是刚才那副病殃殃的样子,而是一把跳起来抓住达观。

达观闭着眼睛,按照苏泽的吩咐,背诵了两句。

张天师一屁股坐在地上,喃喃说道:“怎么可能!”

也不怪张天师失态。

正一道的宗教核心,就是初代天师张道陵认为的,“道者,天下万物之本也。”

其主要思想,就是把“道”人格化为“太上老君”,强调道教是至高无上的神圣的真教,不容任何人冒犯,把“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使带有神学色彩的“道”成为主宰人世的至上尊神。

用“道”、“一”、“老子”三位一体的神学“道论”体系来完善原始道教思想。

这也让天师道比起其他宗派,具有更强的组织力。

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来评点《道德经》,确定了早期天师道的理论框架。

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道德经》。

可是张道陵的《道德经》,是汉代整理的,而汉代经过了秦末战乱,很多典籍都失传了。

比如儒家的典籍,在汉代就分裂为古文派和今文派。

张道陵的神学框架,老子的地位又非常崇高!

也就是说,老子的《道德经》,算是正一道的根基。

如今苏泽号称手里有真经,这等于推翻了正一道所有理论框架,彻底否定了张道陵的《老子想尔注》

若是真有埋藏于地下,和当今版本不同的道德经出土,那正一道的根本就会被摧毁!

达观说道:“真经还在地下。”

张天师吸了一口气说道:“我愿意归顺东南,遵从大都督敕令。”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一见钟情爱到死[快穿] 从导演开始的娱乐大亨 我直播炖猪食,馋哭顶流大明星 修仙界反内卷第一人 [综]攻略满值后我穿越了 [快穿]男主,快到怀里来! 魔尊他有猫了 王之妖精[综] [重生]炼器学徒 横滨第一魔术师[综]